作者:林薇 Vivi/小巨人的異想世界「Life in Emergency」,這是用來形容前線醫療人員再貼切不過的詞句了。緬甸的羅興雅人危機,蘇丹和南蘇丹的內戰,烏干達的戰後復原⋯⋯這一個個怵目驚心的場景裡,都少不了無國界醫生(MSF)的蹤影。甚至在所有人都頻頻撤退的「伊波拉防疫戰」中,除了絕望的淚水、無助的生離死別,在那如此死城般的寂靜裡,也只剩下,他們的蹤影。上個星期在一堂傳染病選修課前,意外與身旁的導師聊到自己將來想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目標。聽完,導師什麼都沒說,只是向前擁抱我。然後才補一句:「請記得你現在的熱情與堅定。因為這些將會是陪你走向這趟旅程,最容易被遺忘,卻也最重要的夥伴。」在我還來不及意會過來時,老師給了我一個邀請訊息,那是愛丁堡無國界醫生組織分部(Friends of MSF Edinburgh)的活動資訊——一位前線臨床心理師的分享會。其實前線需要的,從來就不只是醫生「我不是醫生,也不是護理師,我是一名臨床心理師。我在前線,治療人們最難被治癒的心傷。」這是講者上台說的第一句話。顛覆著大眾對無國界「醫生」的想像,前線醫療,除了治療生理上的傷害,也觸及心理創傷的修復——這或許不算在急救護理的一部分,卻是傷者在漫長的康復之路上,不可或缺的一環。當天的講者 Catherine McGarva ,是一位蘇格蘭籍的臨床心理師。在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前,也曾擔任過護理師與助產師。加入 MSF 擔任前線臨床心理師後,單是這 10 餘年來,她就曾經在奈及利亞、蘇丹、烏干達、緬甸、孟加拉與獅子山共和國,執行傳染病防疫、戰區救援、戰後重建等任務。 現年 73 歲的她,在從最前線退休之際,選擇繼續留在 MSF 行政部門,持續為宣導全球醫療意識付諸心力。Catherine 提到,在前線時,許多在地的居民都曾提出這樣的疑問:「你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心理治療?這跟急救又沒有直接關係。」 而她的回答總是:「如果我們治療了病患的生理不適,卻對他們因為心理病痛而煎熬的生活狀態毫不在乎,那麼這樣不完整的治療,又有什麼意義呢?」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,往往是一眼望去,無法直接注意到的事情。就像 Catherine 說的,他們期待能為病患做到的,是讓他們能在創傷之後,仍然擁有能一覺好眠的機會,能有重拾生活的能力。其實前線需要的,從來就不只是醫生。只是大眾往往忽略了,其他救援人員在前線的奮不顧身。“There’re a lot of things, that you can’t do anything about it.”在許多經歷戰亂的地區,當戰火逝去留下斷壁殘垣之際,多數醫療團體開始撤退,媒體離開前線,資源也隨之不再進駐。沒有了聳動的標題,失去了動心駭目的影像素材,當地的難民,也就隨著新聞的不再提起,成為了被大家遺忘的孤兒。然而此時,通常才是當地人民最需要幫助與重建的時候。Catherine 分享了她在蘇丹的故事:當地居民在戰火過後,把許多隨之出現的傳染病及各式疾病,都歸咎於「女巫」這個當地傳統信仰裡存有的觀念上——而許多無辜的少女,也就在這些傳言與迷信之中慘遭殺害,離開了這個她們還來不及綻放的世界。 當時,有位女孩告知這個狀況,向她求救——這雖然不是 MSF醫療人員的職責,卻是她在前線時,感到最痛心且無助的時刻。她說:「當時已經沒有人想管這件事了,我們嘗試著去找當地擁有權勢的領袖,然而得到的回應總是含混模糊。」國際新聞不再關心的狀態下,掌權者也失去了國際輿論的壓力——當聚光燈轉向他處,剩下的陰影籠罩在原本的土地之上,當地受難者,成為了再也無法被聽見的嘆息。「我不知道當時來向我求助的這個女孩,今天是否還活在這片天空下。我希望她活著,但誰又知道呢?」一句簡單的話語, Catherine 雖用平淡的語氣帶過這個故事的結尾,但道出的,是前線人員每天都在經歷的無奈與無助。他們「治病」,但不見得「救得了人」。很多時候,只能用自己所有的力量,盡人事,聽天命。「我們救人,但我們也是人」講到這裡,分享會接近尾聲,Catherine提到了一個不常被注意到的觀點:「其實醫療人員也是人,我們也會受傷,也會難過。不只是生理上,也包含心理上的傷。」她分享,有些時候,前線的夥伴們,在看見了戰火燎燒的場景後,會無法跨過這層心理創傷。自己雖然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狀況,但是確實有滿多夥伴都需要在完成任務之後,到位在荷蘭的MSF 心理治療中心去尋求協助。就在這個時候,伴隨眼角再也止不住的淚水,我深刻體會到,其實 MSF 的人道救援工作者選擇到這些地方行醫,不是因為這是件多偉大的事,而是因為他們真的想把自己所僅有的能力,發揮在極度需要他們的地方。他們要的不是名留青史的美名,而是那一個個儘管歷經戰火,仍然能夠綻放的微笑。他們不是為了讓自己如青蓮般高潔,只是想把自己的熱情,放在靈魂歸屬的地方。Catherine McGarva,一位退休的前線臨床心理師,稍微零亂的白髮,配上那一點桀驁不馴的氣質。她那不打算與世界和解的語氣,正如同近期愛丁堡好不容易出現的陽光,直映在我的臉上——那樣強烈而有能量,卻又那樣溫暖而深植人心。 Photo: Catherine McGarva, photographed in Sokoto in April. Photograph by Claire Jeantet and Fabrice Caterini/Inediz※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,原標題為《 73 歲無國界醫生「前線臨床心理師」,她眼中的世界:患部癒合後,「心」才是最需要治療的傷口》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【關聯閱讀】 廁所內千百隻小強、手榴彈在圍籬外爆炸──南蘇丹,一位無國界醫生的「日常生活」 「戰火中,我的恐懼從未消失,但我仍在這裡」──敘利亞的無國界醫生,見證真正的殘酷煉獄作者簡介:20歲,宜蘭人,英國愛丁堡大學傳染病醫學生,畢業於世界聯合學院荷蘭校區。習慣用理性的觀點思考,柔性的視角書寫。相信文字的力量,更相信文字的溫度。喜歡人群的繁囂,但熱愛流浪的孤獨。18歲那年夏天,一個人踏上離家九千公里的歐洲大陸。帶著父親送她的「活著」二字,在這有限時空裡,開始她那無限廣大的旅程。現正在蘇格蘭愛丁堡,用她自由的靈魂,學習擁抱世界的方式。更多論壇文章 香港告別最星光燦爛的時代 「抹紅」是綠營的萬年奶嘴或萬靈仙丹 韓國瑜三大失誤 造就高雄選情關鍵轉折 當長輩口中的「泰勞」紛紛回家,台灣年輕人願意南向找機會嗎? 美國期中選舉 川普的逆襲 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 投稿去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ngbang809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